由深圳大学、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香港理工大学主办,深圳广电集团协办的“未来健康科技”论坛近日在深圳广电集团800演播厅举行。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
在开幕仪式上,深圳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院长袁磊教授表示,疫情之下,大家对于健康生活越来越重视,健康领域已经成为了科研界和科创界的宠儿,面向未来的健康科技更能给我们无限的创新空间。深圳市健研数管中心分管领导吴旭生教授指出,卫生健康科技领域的研究已是如今的大趋势,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秉承着让科技创新为健康赋能的理念,推动未来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香港理工大学深圳基地陈绮东总裁分享了理大创科放眼大湾区、为培育以科研应用及技术创新为特色的创业家所做的努力,鼓励有志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造福一方的年轻学子扬帆启航、砥砺前行。
来自香港理工大学、深圳妇幼保健院、深圳市健研数管中心专家围绕未来健康科技发表了主题演讲。香港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讲座教授、智龄研究院院长、赛马会智龄汇总监郑永平教授带来了一件硬科技产品--Scolioscan,该产品用超声成像原理解决了二维的X光片难以完整查看三维的脊柱,且长时间的辐射对人体伤害极大的痛点。
由内地与香港高校师生组建的7个团队项目路演引起了在场的行业工作者积极讨论,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香港理工大学带来了四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医疗健康项目。
▶项目一:《人工智能驱动的胸部放射成像定量分析技术》
借助AI技术进行辅助诊疗,具有阅片时间短、重复性高、可持续高效工作,提供与人工相媲美的准确度,包含专业诊断结果等优势。
▶项目二:《一种人体脊柱曲线柔性测量带》
产品可以实现实时测量,将来可以发展成为可穿戴的设备,而且准确度非常高、成本很低。除了坐姿检测,也已经和一些床垫,还有整车的生产企业展开合作。
▶项目三:《中风人士的智能步行助手》
设计一款能够方便穿戴、在整个步态周期里面提供辅助的、实现自我校正并适时调整的辅助机器人。假如患者残存30%的功能,产品在训练过程中会提供60%的辅助,遗留10%的空间,让患者能够主动地参与训练。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他的功能恢复到40%。然后逐步减少辅助能力,留给患者一些主动的训练控制。
▶项目四:《SCI - rehab @ home》
项目宗旨是帮助SCI病人恢复一些已经丧失的机体功能,并且帮助他们在家进行康复治疗。项目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技术核心:经皮电刺激,有效且廉价,可居家实用;第二部分为线上服务(app和网页),有自动评估、在线咨询、线上社区等功能。
最后,主办方授予各参赛团队“未来健康科技之星“荣誉称号。
图丨香港理工大学团队代表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