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理大深圳基地知识转移沙龙系列活动第一期在深圳产学研大楼圆满举办。理大校友企业及产业伙伴共计30余人出席本次活动,共话政府推动下的产研合作之道。一场政策解读、思维交流与碰撞的盛宴由此展开。
会上,基地陈绮东总裁对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她指出“要掌握产业、企业的命脉没有捷径,产研多交流、寻求结合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这些看似费力的办法也许不失为有效的办法”,同时分享了理大科研资源及在深产研合作的经验。
科研经理赵亚英博士分享了国家、省、市科技计划体系,重点介绍了其中支持产研结合的各类计划。
科研主任杨恋就正在申报期的粤港、深港科技合作计划做了政策及申报的详细解读。
互动环节
嘉宾们就相关政策及产研结合方式等问题展开热烈交流与讨论。
基地科研主任杨恋:A类(深港联合资助项目)是由学校向香港创新科技署申报;对于C类(港澳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是由学校直接向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申报。理大深圳研究院可为此两类项目提供政策咨询。在省市大项目征集政策中,对于创新创业专项中技术攻关类项目可由企业牵头,研究院可以作为参与单位联合申请。
深圳基地陈总表示:目前研究院主要的合作模式有专利授权、转让、创业支持三种形式。大学关注专利应用与其影响力,以及其价格公允性。深圳市近期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针对痛点很好地解决了科技成果转移决策后顾之忧。对此感兴趣的校友及企业后续可与研究院做深度对接。
深圳基地陈总表示:理大在食品安全、生命科学方面具有优势,加上理大的国际网络优势,待疫情好转后,双方及教授可以就相应领域进行深度探讨。
尾声
华厦半导体联合创始人谈谦(理大MBA校友,下图左)表示,本次沙龙使他系统了解了在学校与政府资源条件下如何合作创造价值。之前已有通过理大深圳研究院与理大教授对接并建立合作,未来也期待更深的交流与碰撞。
美亚医药集团研发总经理年睿(上图右)提到,公司在香港投资多年,但未与香港院校及政府建立密切联系,非常需要政府的支持及与大学的合作。通过这次沙龙认识到企业研发可结合国家政策、与大学结合,此次参会获益匪浅。
关于知识转移更多内容,我们下期沙龙再见!